胆结石手术费用多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中若能容沟壑,下笔方能汇山河 [复制链接]

1#
贵州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dashoubi.org.cn/e/wap/show.php?classid=2&id=247572

本文转自:桂林日报

                                    □本报记者韦莎妮娜
  家山万里,故土乡音。纵然把世界走遍,羁绊自己的,仍然是那轮爬上窗棂的皎皎明月。
  本期的《桂林人》是两位风格各异的画家。一位出身名门、誉满画坛、桃李满园,八十高龄依旧活跃在艺海的帅立功先生;一位是走遍非洲、作品被大英博物馆荣誉收藏、仅用一支笔和A4纸串起中非、中缅友谊的桂林画家苏宁。
  在他们的笔下,呈现出了桂林不止一面的美。帅老从艺六十年,无他,只是画象山、写象山、说象山,道不尽对家山故土的热爱;中青年画家苏宁,舍繁求简,仅用黑色线条勾勒出桂林山水的不同形态,留白之处,是“可悟不可说”的山水禅意。痴迷于象鼻山的帅立功:择一山,用尽毕生去爱
  “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一千年前,蓟北处士在游历桂林时,被象山水月的奇观打动,在水月洞石壁上写下了这篇名作《和水月洞韵》。
  象山水月打动的何止蓟北处士。此后,明人孔镛也为象鼻山作诗一首,同样流传甚广:“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
  这座出水不过55米高的小山,从古至今都像是有道不尽的魔力,无数文人墨客为其心折。出身名门、誉满画坛、桃李满园的桂林画家帅立功也是其中之一。
  帅立功是名门之后,父亲帅础坚是广西知名的艺术教育家。打帅立功拿起画笔的那一刻,他便与象鼻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漫长的六十年从艺之路上,看山、画山、爱山,构成了帅立功艺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那部分。腕底一笔宽
  年,帅立功在一个艺术之家出生。帅立功是帅家的第七个孩子。父亲帅础坚早于年考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二期班,与徐悲鸿、张安治、沈越、马万里等艺术家交往甚密。年,帅础坚回到桂林创办“研美画室”,践行新美术教育,因此也成为了广西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者。
  在朝朝暮暮耳濡目染之下,帅立功对美术显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和极高的天赋。帅立功的一位朋友回忆,在孩提时期,当别的小孩都还在用蜡笔、铅笔临摹时,帅家的孩子都已经能够轻松地交出自己创作的山水画,还不忘在画卷上像模像样地钤印。
  山水是常见的入画题材。魏晋时期,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被视为中国艺术史上第一幅山水画。千百年来,画家们画的是山水,但却又立意在山水之外,以山水寄情、言志。生于桂林、长于桂林的帅立功,画作里自然也少不了山水。
  如何才能将“甲天下”山水的盛名与美貌呈现一二?帅立功索性将画板扛到了象鼻山下,对着一江一山写生。从不同角度看,山色深浅不一;春夏秋冬的江水,质感也不一样。甚至是在不同心境下,山水传递出来的温度都不同。
  寒来暑往,北雁南归。象鼻山成为了帅立功的灵感缪斯,频频出现在他的笔下。要画好桂林山水,就要知道江流从哪里来,流向哪里去。帅立功甚至花了几年时间走遍漓江流域,创作了大量的实景写生作品,摸索出了雨淋山痕皴新技法等桂林山水画独有的艺术表达语言。
  除了在宣纸上画象鼻山,帅立功还利用手边丰富的材料呈现桂林山水多变的美。扇面、水晶、陶瓷、金石……帅立功一头扎进去,又打开了新的创作天地。
  年,帅立功走到了从艺的第六十个年头。坚持道法自然的他,为自己从艺六十周年“艺海无为”画展创作了一幅长10米、高1.8米桂林山水画,作品的名字就叫《桂林有座象鼻山》。没有过多的颜色,仅仅用深浅不一的水墨,用大写意的精神呈现了象鼻山的三个面。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生不息的是象鼻山,更是在漓江边的代代桂林人。
  “我出生在文化底蕴厚重的桂林,是桂林如诗如画的山水养育了我。”当被问到为何这么痴迷桂林山水,帅老这样说道。八十年的“斜杠人生”
  近几年,“斜杠人生”成为了网络热词,意思是一个人拥有多重职业或者多种身份。玩跨界,帅立功可是玩得风生水起。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丹青手、是桃李满园的高校教授,是一位技法了得的篆刻家、更是一位创意上佳的工艺美术大师。
  进入千禧年后,我市旅游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期,但市场上的旅游纪念品却良莠不齐,还停留在旅游纪念T恤、斗笠、丝巾上。当时的市领导班子寄希望于桂林的高校,希望高校师生尽快设计出一批具有桂林特色的旅游产品。
  难题给到了帅立功这里。接到任务的帅立功,细细琢磨后决定用坭兴陶艺的方式来呈现桂林山水。要凸显桂林山水,必然绕不开象山水月。帅立功抓住这个灵感,索性将茶壶设计成象鼻山的样子,壶把设计成象鼻山的象鼻、把壶盖把纽设计成象鼻山山顶的“普贤古塔”。当使用者将茶壶放入有水的茶台后,“象山水月”被圆满呈现出来。最令人叫绝的是,茶壶上还有一联“藏头”篆刻,印文表面上看只有“不去还流”四字。但仔细端详后却发现,中间还藏着“水月”两字的大篆变形体。“月不去,水还流”,千古名句就这样与今人的生活呼应上了。
  “桂林象山水月茶具”的精巧设计,一时间被传为佳话。更有意思的是,随着水月壶的上市,作为中国四大名陶的坭兴陶再度名声鹊起。生产水月壶的钦州坭兴陶艺公司也于当年终于扭亏为盈。
  年4月,象山水月茶具荣获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大赛银奖。同年,“桂林博鳌亚洲旅游论坛”召开,桂林市政府将象山水月茶具作为礼品,赠送给了前来参加论坛的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年,这套茶具还斩获了国家旅游局颁发的“中国百佳旅游商品”荣誉称号。
  象山水月茶具只是帅立功无数佳作中的一个。多年来,帅立功将源源不竭的创意转化成设计,设计了许许多多以象鼻山为主题的工艺品和日用品,涵盖茶具、水盂、印盒、果盘、餐碟、镇纸、扇子、抱枕、背包等。帅立功还在比手掌还小的扇面工艺品上绘制象鼻山。仔细看上去,一草一木的笔触鲜活、灵动,虚实有度、笔墨尽显,并没有因为画面尺幅的迷你而潦草对待。
  “漓江风景迷四海,象山水月照五洲。”艺术创作中,技法的精湛与否决定了下限,而立意的高下则决定了艺术家的上限。看帅老设计的上百种文创产品,无一不在“意”上下足了功夫,因此焕发出了长久的生命力。
  帅立功刻过一枚印章,印文是“漓江之子”。在创作完毕后,他常常怀着虔诚,郑重地钤印。八十年守望家山,六十年畅泳艺海,一头鹤发、一颗赤子之心的帅立功至今仍然坚持创作,用艺术传递桂林山水大美之境。
  或许,他和象鼻山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走出去”的桂林画家苏宁:我自人间浪游,画随我,南北西东远方橄榄树在召唤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年,歌手齐豫和作家三毛合作,推出了歌曲《橄榄树》,一下子击中了文艺青年们的心弦。在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追寻远方和“在路上”,成为了一代年轻人向往的生活。
  苏宁的青春时代自然也无法逃过火得一塌糊涂的三毛文学和《橄榄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有意无意地践行着和三毛一样的“流浪”。年,从西安石油大学毕业的苏宁打包行囊,走到了祖国的边陲*。库木塔格沙漠的星空,火焰山的壮美,给这个土生土长的桂林人别样的美学体验。年,苏宁第一次踏足非洲大地,便被这里迥异的风土人情吸引,于是一呆就是8年。
  苏丹是苏宁呆得最久的国家。在这里,苏宁创下了“华人在苏多个第一”:他是第一个在苏丹出版书籍的中国人,也是第一个在苏丹开个人画展的中国画家,并且是首个凭借《苏丹风貌三部曲》而受联合国推介的中国画家。
  与科班出身的画家相比,苏宁的创作充满了随性。在异国他乡,工作之余的苏宁经常是找上一张破纸头,看到什么画什么:雨季肆意狂放的草原,炽热的尼罗河边狮子、老虎、大象野蛮生长,各有各的活法。一直画到尽兴,才撂下笔出门找吃的。有一天,一位非洲大叔来访,随手捡起苏宁的黑白画手稿,前后翻看了一通后,又从上到下打量着苏宁:“你画的?”“是啊,我画的。没事勾一勾的小破画。”没想到,眼前这个非洲大叔当即决定要为苏宁出一本画册。苏宁乐不可支,把墙角堆着的厚厚一叠破纸头全部奉上。后来他才知道,其貌不扬的“非洲大叔”原来是当时非洲画坛的领军人物拉希德-迪艾卜(RASHIDDIAB)博士。而这些破纸头最终形成了一本叫《SUDANINMYEYES》(《我眼中的苏丹》)的画册。这本画册随后还被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
  “坦率地讲,画作中最难的关系莫过于黑色和白色的关系。每一根线条下,纸都是不可说谎的刀刻,关系布局和气氛的营造需要耗费心力。线条越少,越需要大量的构想和谋划,苏宁的画更接近哲学的思考,他用笔画出了一座中苏两国艺术交流的桥梁。”拉希德-迪艾卜说。
  在非8年,苏宁先后出版了《非洲的星空》《尼罗尼罗》《SUDANINMYEYES》《HABIBISUDAN》《LONELYSUAKIN》等书籍画册。苏宁以东方人的视角,静静地观察着一方水土一方人,中华文明与非洲大地上的两种文化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用八个字评价苏宁的作品“慧心乐智,别具新格”。“无法穷尽桂林山水之美”
  年,苏宁开始将目光和步伐转向中国邻国缅甸。在缅甸,伊洛瓦底江波光粼粼,一位当地僧人与苏宁聊天,聊到了桂林“一个有大象的地方”。苏宁一拍脑门,说的不就是桂林的城徽“象鼻山”么?在异乡谈论家乡的奇妙感受,让苏宁忽然意识到,桂林的一山一水已经名扬天下。在比远方更远的地方,在说着不同语言的国度,对家的思念一下涌了上来。故土的羁绊就像风筝线,虽然平常看不见,但不经意扯上一扯,在外漂流的风筝就要落叶归根。
  回到桂林后,苏宁以桂林为主题,进行了更为系统的艺术创作:为《桂林人文纪行》等三部书籍绘制两百多幅桂林山水插图、搜罗本土民间故事,结集成《桂林山水神话传说》、设计研发了桂林山水主题系列水晶餐具、在端午等传统节日来临时参与策划并组织多场桂林生活美学活动。
  在绘制两百多幅山水画插图的过程中,苏宁尝试了用多种手法表现桂林山水“千面之美”,比如用简笔线条、用油棒油画、用丙烯水粉、用岩彩色敷等,但都“无法穷尽桂林山水之美”。也正是在与山水对话的过程中,苏宁更体会到“师法自然永远是让作品鲜活的诀窍”。
  苏宁说,最有挑战性的一次是为石涛的《画语录》绘制插图。惊叹于石涛的画技和风骨,苏宁数易其稿,只为了呈现出这位从桂林走出的伟大画家的一段生平。以笔为媒,画传心声。凭借着源源不竭的灵感和独特的视角,苏宁不断地攀上艺术高峰。这些年,从美国CNN到半岛电视台,采访过他的中外媒体多达两百余家。借着艺术和媒体这两个“传声筒”,苏宁也不断将桂林的美景、桂林这座城的人文温度输出到世界各地。
  年9月,时任苏丹总统巴希尔来华访问,在北京出席并参观了苏宁的个人艺术和书籍展。苏宁大胆地递上了一张自己拍的桂林山水照片后说:“总统先生,您已经访华多次,但还没有到过我的家乡桂林。欢迎您到桂林来。”
  在苏丹首都喀土穆,苏宁举办了MABURUKSUDAN(喝彩苏丹)的个人画作巡回展。苏丹国家电视台特别向他发出了邀请,留出新闻黄金时段给苏宁做了场直播脱口秀。借着这个机会,苏宁谈艺术创作、谈中苏友谊、谈家乡桂林。“好像一下子苏丹的人都认识我这张‘桂林面孔’了。”
  被《环球》杂志评为“环球20位最具影响的世纪女性”、知名美籍华人靳羽西也是“老桂林”。尽管身在海外多年,靳羽西难舍故土情怀。当苏宁得知靳羽西的纪录片中桂林占据重要部分时,他很热心地为此出谋划策。两人还特地搜罗了一份在全球都有一定影响力的广西籍、桂林籍名人名单。还计划在纪录片中把具有桂林本地特色风物,像油茶、山茶油、芋头、罗汉果等一一介绍给世界各地的人们。
  几年前,苏宁“晋升”为人父,孩童的天真有如一块清澈的水晶,折射出了他心底最柔软的一面。在工作之余,苏宁又绘制出版了《靠近尼罗河》以及儿童绘本《TANAK》。他说,要画给全世界的儿童看。
  轻拂过漓江的风,也掀起过尼罗河的涟漪;枕着象山水月入眠的时候,梦到了非洲璀璨的星空。无论置身何处,陪伴着苏宁的总有一支笔、一张纸。
  从漓江出发,画过青山秀水,画过万物生长的尼罗河、带着忧愁的伊洛瓦底江,苏宁的艺术步履从未停歇。
  他还要去画更多的大江大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