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手术费用多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海洋山史话2漓水湘水,二水同源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能治疗好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529/6288655.html

唐容

桂林海洋山是一座在地理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山。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漓水篇》中说“漓水与湘水出一山而分源”,指的就是海洋山。海洋山是一个分水岭,北为湘水,南为漓水,湘江干流(灌江)发源于此,灵渠也经过这里。

海洋山是一个分水岭,北为湘水,南为漓水

古代有“湘漓同源”的说法,即湘江和漓江同出于是海洋山一个源头。据宋代学者柳开《湘漓二水说》称:湘漓二水始于一水也,出于海洋山。山在兴安县九十里,西北至县东五里岭上。始分南北二水。北为湘水,南为漓水。淳化六年,开自全州移知桂州(柳开于公元年由全州调到桂林任职),乘船沿湘水而抵岭下,沿漓水到达桂州,问其岭何名,既分水岭也,分水是湘漓水也,二水之名,疑昔人因水相离,乃命之曰湘水漓水也。

海洋山上传说中的湘漓二水之源海洋山上的二水同源石刻重修的湘漓二水之神龙母庙

湘水和漓水还有“相离”之说。《水经注》云:“漓水亦出海阳山。漓水与湘江,出一山而分源也。”柳开《湘漓二说》说:“二水本一水也……盖者人以二水相离故名之曰相、曰离,后人加水云。”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记要·湖广一·山川险要》:“湘江出广西与兴安县南九十里之海阳山,其初出处曰灵渠,流五里,分为二流,流而南者曰漓水,流而北者曰湘水。漓,离也,言违湘而南;湘者,相也,言有所合也。”这是“漓湘”一词最权威的释义。

漓江古称零水、离水、漓水,是珠江水系西江(珠江上游干流)的支流桂江上游河段的通称,位于桂林市东面。

现代水文定义起点为兴安县溶江镇灵渠口,终点为平乐三江口,全长公里,流域面积万平方公里。上游河段为大溶江,下游河段称桂江。

漓江风光

历史上对漓江的发源地,有三种说法:一是古籍《水经注》称:“漓水亦出阳海山”,“湘漓同源,分为二分,南为漓水,北则湘川”。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称:“湘漓二水,皆出灵川之海阳,行百里,分南北而下。北曰湘……,南曰漓,……”。二是《灵渠文献粹编》的《引言》中说:“离水(漓水),实际上就是源出今兴安县西的严冈,上游称源江、中段称石龙江、下游称清水河、水流三十多里的一条溪河,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澪水(零水)”。“可知澪(零)水即是离(漓)水”。三说漓江发源于兴安县华江乡华南最高峰猫儿山东北面的老山界南侧。其主源名叫潘家寨江,与杉木江相汇叫六峒河,又名华江,南流经兴安县司门寨附近,东纳黄柏江,西汇川江,三江相拥之后,成为溶江(大溶江),在溶江镇汇灵河,始称漓江。漓江弯弯向南流,一路流经桂林灵川县、桂林市区、阳朔县、平乐县,在平乐县的恭城河口结束,以下称为桂江,流向梧州。然后蜿蜒曲折,一路流金淌玉,一路浅吟低唱,由北向南,又由南向东,融入珠江,最后流向大海。

漓江水质清澈,两岸多为岩溶地貌

漓江水由大大小小15条支流汇入,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然绿色水库。沿江河床多为水质卵石,泥沙量小,水质清澈,两岸多为岩溶地貌,被公认为是湿热气候带峰林地貌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第25届国际地质大会主席费希尔评价说:“桂林的岩溶,可称为世界岩溶之最。”

桂林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它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汇聚了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独秀峰、伏波山、叠彩山),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向以“山青、水秀,洞奇”三绝闻名中外。

漓江水岸象鼻山

湘江古称相水、湘水,是长江中游重要支流,湖南省第一大江,源出零山(海洋山)西麓,故又名零河、海洋河,在兴安县经灵渠与珠江水系的漓水相通,东北流经全州入湖南省境,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衡阳、湘潭、长沙等市到湘阴县芦林潭注入洞庭湖,然后从岳阳城陵矶泄入长江,干流全长公里,流域面积9.万平方公里。(据《中国名山大川辞典》)

湘江,又名零河、海洋河

关于湘江之源,旧时有二种说法,一说湘江发源于灵川县的海洋山(古称阳海山、海阳山)。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元和郡县图志》卷三七载:“湘水,出(全义)县东南八十里阳朔山下,经零陵郡西十里。阳朔山,即零陵山也。”《汉书·地理志》零陵郡:“零陵,阳海山,湘水所出,北至酃入江,过……。”清钱邦芑的《湘水考》记载:“湘水,源出广西桂林府兴安县海阳山,山居灵川、兴安之界上,多奇峰绝壑,泉水之始出也,其流仅可滥觞。”二说湘江发源于唐公背岭等处大山。年,广西水利电力厅与广西水利学会组织对灵渠进行考察,根据历史资料、地形图及实地考察成果,对湘、漓二水之源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确认湘江应源于兴安县南部白石乡境内海洋山脉的近峰岭,海拔米。河源称上桂河(又名白石河)。

《水经注》不仅肯定了《汉书·地理志》所载湘江发源于海洋山的说法,而且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湘、漓两水同源的说法:“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即阳朔山也,……湘漓同源,分为二水,南为漓水,北则湘川(全州前置),东北流。”湘水最后流入洞庭湖。

湘漓分派灵渠开通后,湘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水上通道

站在高处俯瞰灵渠工程,耳畔流淌着奔流不息的海洋河水声,眼前似乎幻化出这样一幕画面:通过铧嘴分流的海洋河水,滚滚流向被称为大小天平的水坝,经拦蓄而提升的流水,分别导入连接湘漓两江的运河——总长约37公里的北渠和南渠,于是,一艘艘满载着北方军民与南方物资的船只,南来北往不断地穿梭于灵渠。沿着这条运河,岭南的土地无数次地接纳了中原的徙民与文化,同时中原的王朝也无数次地笑纳了岭南的物产与朝贡。作为世界最早的人工运河,灵渠实现了引湘入漓、沟通航道的目标,最终达到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连接,是人类水利史上充满智慧光彩的一笔。

随着灵渠的开通,湘江与漓江的水运航道衔接起来,存在于中原和百越之间的天然阻碍被潺潺流水所化解。两个天然相隔的地域、两个本来并不相通的世界,让一段悠悠的渠水轻巧地系在了一起,从此再也无法分离。在舟楫的往来中,社会政治的分水岭不复存在,南北两地的货物得以互通有无,中原与百越之地的文化、经济得以相互交融,成为古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重要的是灵渠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两地各族人民的交流,使华夏民族的血脉流淌得更加圆融舒畅,更加雄浑有力。

(未完,待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