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医院有哪些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本文转自:潮州日报
小学语文教师,是纯真心灵的守护者,也是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醉心于用心灵去唤醒心灵,用美去启迪美。而朗读,正是我们进行语文教育的主要途径。朗读,唤醒了内心的柔软:教室中、操场上,孩子们手捧着书本,用心吐字,为爱发声,借助声音的再创造,在有声的文学空间里舒展着心灵的翅膀,任思绪激荡,任情丝飞扬。朗读教学,就是一场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美丽的邂逅。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落实“美读”以促进学生的成长?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驱动着我在教学实践中孜孜求索。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以邂逅文学之美。
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用来看的,它的语言美也蕴含着音乐美,富有吸引人发声朗读的魅力。如果借助高科技,使学生的朗读过程得以储存起来,供人、供己欣赏,那就更能增添朗读的吸引力。
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学生通过我事先下载好的手机APP《为你诵读》进行朗读,在抑扬顿挫中体验中国文字的美,在回环往复中感受文中景色的美,景外游人的美。那一个个比喻、排比、拟人句所展现出来的画卷,通过语言的诠释,语音的创造,获得一种流动的音乐美,使听者如闻天籁,使读者忘我沉醉其中。
孩子们懂得了用心朗读就是最美的声音,透过这些文字,使作品表现的情、景、物、人、事、理在自己的内心跳跃起来,在自己的头脑中闪烁,领略了语言文字朗读后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这一尝试颠覆了孩子们的朗读观,变被动性读书为愉悦式朗读,激发出由衷的兴趣。
其次,要锤炼学生的朗读技巧,以邂逅情感之美。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做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
很多老师在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融理解、感悟于一体。理解为朗读的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本是相辅相成的。
如《花钟》一文有这样一句:“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读读句子,看看你体会到了什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朗读时,孩子们有的着重读出“紫色”一词,说:“我感觉牵牛花的颜色特别美。”有的强调“吹起”一词,说:“我觉得牵牛花特别可爱。”还有的特别强调了“小喇叭”,说:“我想象到了牵牛花的形状很独特,很美。”这样,学生的情感激活了,他们能将自己的感悟尽情地倾洒于朗读之中,读出了个性。同时也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在每一次朗读后,既完成了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完成了一次与智者的心灵和情感的交流,得到一次心灵的启迪,促进学生的成长。
学生注重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才能真正做到从语言文字的“形”,读出语言文字的“味”,传达出作者寄寓的“情”。
再次,要培养学生的朗读素养,以邂逅生命之美。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可使文质兼美的文章熟记于心,文中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感情,深邃的思想,就如甘霖雨露滋养着学生,为学生开启智慧,丰富人生,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老课文,但是窦桂梅老师以富有层次的朗读指导赋予它新的活力。“请求—恳求—哀求—命令”等不同体验的朗读,把学生真切地带进了课文的意境里,再现了那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此情,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呢?此景,怎能不让人百感交集?在对语言文字一而再、再而三的吟咏与涵咏中,中朝两国人民那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学生定会铭记在心,融于灵魂深处。这样的朗读无疑是鲜活的、灵动的、富有层次的。通过“活”的朗读赋予语言文字更深层次的情感;通过“活”的朗读,使学生的思维超越了时空,超越了文本,产生与作品主人公零距离的对话与心灵的沟通。浸润了学生的心灵。在朗读中,孩子们体会到了这种超越血脉关系的亲情。
学生在朗读中逐渐学会了思考,悄悄地播下善良的种子;在朗读中一点一点地感悟人生,开启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也在朗读中日渐成熟,收获了成长,并懂得用智慧解决问题。
“朗读属于每一个人,用朗读和文字带我们走进丰富的情感世界。”这是《朗读者》节目宣传片里的一句话,希望朗读能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文字和朗读牵着我们的思想奔跑。愿朗读教学成为一场美丽的邂逅,得到心灵的启迪,感受到灵魂的,获得成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