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手术费用多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术后17天,惊现诡异结石 [复制链接]

1#

年10月31日早,我开开心心地为一位左肾经皮肾镜技术(PCNL)术后患者办出院,患者临走时对我们医师、护士各种感谢。然而仅仅半天的时间,诡异的事发生了。

沉浸在午觉中的我被一个陌生电话给吵醒了,电话那头正是早上出院患者的家属。患者家属焦急说道,患者右腰腹部疼痛剧烈,难忍,伴恶心呕吐。

睡梦中我瞬间清醒了,心理想:「咦,这个患者术前右肾输尿管没有结石呀,怎么会有肾绞痛表现,难道是急性胃肠炎?」。建议患者立马至我院急诊科就诊,话刚说话,家属态度立马°转变,说医师没处理好就出院之类抱怨的话。通过一番安抚后,医院急诊就诊。

做了全腹部ct后,竟发现右输尿管下段结石并右肾积液,听到这个结果,脑海中一片空白,这个「诡异结石」哪里来的?

病例回顾

患者女,49岁,因「反复间断左腰腹部疼痛1年余」入院。

-10-06泌尿系CT示:1.左肾盂、肾盏扩张、积液,内见多发钙质影,最大者直径约25mm;2.考虑左侧输尿管上段炎性改变,建议治疗后复查。(见图1-3)

图1术前横断面ct(胆囊未见结石)

图2术前左肾结石横断面ct

图3术前左肾结石冠状面ct

-10-11腹部平片示:左肾区见多发结节状高密度影,最大直径约25mm,右肾区及双侧腰大肌显示清晰,右肾区、双侧输尿管行程及膀胱区未见阳性结石影。(见图4)

图4术前KUB

于-10-14全麻下行左肾PCNL术。

术后-10-17复查腹部平片示:与-10-10前片对比,现左肾结石较前减少,左肾区仅见一枚直径约3mm小结节状高密度影,边界清。左侧泌尿行程区见双「J」管留置,开口端约平第2腰椎水平,左肾区导管留置。余与前片相仿。(见图5)。

图5术后KUB

因患者术后第4天出现血尿,导致住院治疗时间长(具体治疗不详谈)。

-10-31患者出现右腰腹部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全腹部ct示:

1.右侧输尿管下段见细条状高密度影,边界清,累及长度约40mm,其以上输尿管扩张、积液,壁增厚,边缘毛糙,考虑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

2.左肾周渗出性改变,考虑炎性病变并累及左侧腰方肌;左侧肾周团片影,性质待定,建议增强进一步检查。

3.左侧输尿管「双J管」留置,其上端位于输尿管上段;双肾多发结石;左肾实质钙化。

4.胆囊片状高密度影,考虑泥沙样结石与药物性胆囊相鉴别,建议复查。5.考虑肝S4、

5小囊肿。(见图6-8)

图6腹部ct横断位(胆囊泥沙样结石)

图7腹部ct横断位(右肾结石并积液)

图8腹部ct横断位(右输尿管下段结石)

详细回顾患者病情资料,患者术前右肾输尿管、胆囊均无结石。现患者右肾、输尿管、胆囊均出现结石,输尿管结石呈细条状,胆囊结石呈泥沙粒状,并且需考虑药物性胆囊结石可能,而且结石密度较低。

该患者术前检查及术后复查均未见胆囊结石及右肾、输尿管结石,短短约半月时间,出现如此大的结石,其原因是什么,确定困扰着笔者。

泌尿系结石形成因素

笔试重温了尿路结石形成因素。泌尿系结石形成因素尤其复杂,主要是四大层面:外界环境、个体因素、泌尿系统因素以及尿液的成石因素。

1.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流行病学中提到的气候和地理位置属于自然环境,而社会经济水平和饮食文化属于社会环境;

2.个体因素包括:种族和遗传因素、饮食习惯、代谢性疾病和药物等;

3.泌尿系统因素包括泌尿系损伤、梗阻、感染及异物等;

4.以上因素最终均会导致尿液中各种成分过度饱和、抑制因素的降低、滞留因素和促进因素的增加等机制,最终导致泌尿系结石形成。

查阅相关书籍及文献,学习到与泌尿系结石形成有关的各种代谢因素包括:尿pH异常、高钙血症、高钙尿症、高草酸尿症、高尿酸尿症、胱氨酸尿症、低枸橼酸尿症等。其中最为常见的代谢异常疾病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痛风、长期卧床、结节病、多发性骨髓瘤及乳-碱综合征等。

药物引起的泌尿系结石占所有结石约1%。药物诱发结石形成的原因有两类。一是为能够诱发结石形成的药物,包块钙补充剂、维生素D、维生素C(每天超过4g)、乙酰唑胺(利尿剂)等,这些药物在代谢的过程中导致其他成分结石的形成。二是为溶解度低的药物,在尿液浓缩时析出形成结石,药物本身就是结石的成分,包块磺胺类药物、氨苯蝶啶等。

该患者术后第4天出现持续血尿,予保守治疗,绝对卧床休息,并且患者当上胃纳差,饮水量少,此为结石形成的因素。患者无自行补钙,无以上相关代谢性疾病等,结合ct结果,胆囊结石需注意药物性胆囊。

笔者再次回顾患者住院期间医嘱,患者术后使用抗生素及能量支持;抗生素有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能量补液中无含钙。

笔者详细查阅住院期间所有药物的说明书,发现所有药物中仅有头孢曲松钠可诱发结石形成,但多见于儿童,也有文献报道成人使用头孢曲松钠后出现肾后性肾功能衰竭,但较为罕见。结合患者本次发病特点、ct上结石形态及相关文献,基本可以断定该「诡异结石」的罪魁祸首为三代头孢(头孢曲松钠)。

讨论

头孢曲松钠属于三代头孢,抗菌谱广,副作用小,疗效确切,应用范围广。头孢曲松钠在我们机体内不被代谢,约60%通过泌尿系统排泄,40%由消化道及胆道排出。

从理论上看,头孢曲松钠的药物溶解度较高,不易形成尿路结石,当我们机体血容量减少、尿流速度降低及大剂量使用药物时,在短时间内药物浓度在体内达到高峰,头孢曲松离子与尿液中钙离子形成头孢曲松钙,因头孢曲松钙难溶于水,继而在输尿管尿液中析出结晶后形成伪结石,进而导致尿路梗阻。

另有文献研究报道通过对头孢曲松结石行红外线光谱分析、元素分析及电镜扫描,发现头孢曲松钙为头孢曲松结石的主要成分,结石为长柱状晶体,呈沙粒状,松软、质脆。

也有动物实验及体外实验表明,头孢曲松结石的形成与尿液中钙离子浓度及头孢曲松浓度呈正相关,与尿液中枸橼酸浓度呈负相关。发现该患者结石在ct上形态,与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所记载相仿,而该患者术前术后用药简单,无多余辅助用药,从而推断出本次病例背后的原因为头孢曲松钠所致。

笔者再次查阅及复习头孢曲松钠用药说明书,书中提到胆囊症状性头孢曲松钙盐沉积、核黄疸、尿路结晶、少尿及过敏性或过敏样反应等为罕见副作用;书中还提到发生尿路结晶的副作用,在儿童患者出现这类沉淀物的概率似乎是最高的。

头孢曲松不应与含钙的静脉输液包括通过Y形接口连续滴注的含钙注射液同时给药。曾有头孢曲松在尿道中沉积的病例报道,多见于接受大剂量(如每天≥80mg/kg,或总剂量超过10g)治疗,并有其他危险因素(如脱水、卧床等)的儿童,这一事件可以是有症状的或无症状的,会导致输尿管梗阻或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而通常在停药后可以逆转。结合相关文献及药品说明书,该病例即为罕见。

笔者认为在临床工作上更多应该学会如何防治。第一,严格掌握头孢曲松钠的使用指征,做到规范、合理用药。特别是当大剂量用药时,需要控制给药速度及药物之间间隔;其次,用药期间应该低钙饮食,停止补钙,减少尿钙浓度;再其次,使用头孢曲松钠期间,应该补足体内水分,大量饮水,以防尿液浓缩析出结晶;最后,用药过程中要加强监测,一旦发现结石形成或者出现明显症状时,及时停药,并采取相应对症处理(如加大补液量、碱化尿液等处理)。

投稿戳我策划:杨洁|刘海洋投稿邮箱:yangjieamanda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