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跨越三级地理阶梯,复杂的环境孕育出了多样的地貌景观,桂林山水就是其中的经典样板。纵观全国,桂林的喀斯特地貌堪称一绝,石灰岩层厚~米,为奇山异水的塑造奠定了条件。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里的“水”指的是漓江。作为西江水系的重要支流,漓江渔业资源丰富,已发现的鱼类多达种,在广西江河中处于首位;紧随其后的则是黔江,已知鱼类有种。
漓江水质优良,近年来当地又不断放流鱼苗,进一步丰富了鱼种结构,禾花鱼、建鲤、四大家鱼、条鳅等是常见物种。漓江全长公里,传闻江上存在一处诡异的“无鱼”河段,就是位于阳朔县兴平镇的“死水湾”。
死水湾并不是封闭的死水,而是流动的活水。当地渔民反映称,在死水湾根本就捕不到鱼,无论是撒网还是流刺网,从来没有人能捕到过一条鱼虾。更奇怪的是,就连水下的“捕鱼高手”鸬鹚到了死水湾也性情大变,不愿意下水捕鱼。曾经有渔民强行把鸬鹚赶到死水湾,下水后的鸬鹚仿佛受到惊吓一般,立马争先恐后地飞回竹排,根本不配合。
据介绍,死水湾全长约m,原本丰富的鱼虾资源莫名“失踪”,有多年捕鱼经验的老渔民也是一头雾水。为一探究竟,国内某专家组曾做过调查,结果还真如渔民所说,看不到任何鱼虾的踪迹!
死水湾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为什么会变成“无鱼区”?
对于死水湾的无鱼之谜,专家组想到的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就是水质出了问题,死水湾的水中可能含有某些毒性物质,不适合鱼虾的生存;第二则是河床下可能存在地下暗河系统,由于水压作用,暗河洞穴不断地吞噬大量水体,导致鱼虾被卷入了洞穴中。
众所周知,水质是影响鱼类生长的重要因素,溶解氧、硫化氢等均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明显的生理效应。比如在墨西哥湾海域,有一片被称为“死湾”(DeadZone)的水域,鱼虾大面积死亡,有些物种甚至濒临绝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死亡之海”的面积不断扩散,一度蔓延到了多平方公里。
经过源头追踪,罪魁祸首竟然是美国的玉米种植业!上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各州的农民大量使用尿素等无机肥,玉米生产也掀起了全国性的高产竞赛。在玉米亩产量逐年攀升的同时,土壤中残留的氮肥、磷肥也不断流失,随着降雨形成面源污染,最终汇入了墨西哥湾。
氮磷严重超标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湾内的水藻过度繁殖并引发“赤潮”。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溶解氧急剧减少,大量鱼虾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无独有偶,位于亚欧大陆之间的黑海,同样存在生命的禁区。黑海平均水深为m,最大水深m,当水深到达m后,鱼虾全部绝迹,硫化细菌密度逐渐升高,厌氧分解后产生了剧毒的硫化氢。硫化氢刺激性强,有腐蚀性,是国际公认的“鱼虾杀手”,这正是黑海底层无鱼的真正原因。
由此可见,漓江的死水湾也可能存在某些致命的物质,导致这里的水质不同于别处。漓江没有外来河流的汇入,是由天然降水汇聚形成的河流。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漓江流经喀斯特地貌(也称岩溶地貌),可溶性的石灰岩很容易受到流水侵蚀,导致水中钙离子含量超标。
出人意料的是,对死水湾水域采样分析,专家们发现水质指标一切正常,并不存在有毒物质。那有没有可能是第二种原因——死水湾底部存在暗河通道,洞穴把鱼都吸走了呢?
漓江大部分河段的水深只有2~3m,但死水湾水深却有20多米,是其它河段水深的10倍左右。专家分析,这很可能和死水湾所处的位置有关。死水湾位于河流的转角处,水流速度陡然加快,向下形成掏蚀作用,再加上当地处于喀斯特地区,河床更容易被侵蚀,因此水位更深。
要摸清死水湾的河底结构,就必须下潜到河底。为确保安全,潜水员换上了防寒的潜水服,并配备了能坚持40多分钟的氧气罐,还在上面固定了金属铁块,以便更快地潜到水底。
这一次潜水员足足花了35分钟,结果越往下潜水温就更高,在湾底竟有密密麻麻的鱼群自由游动,这和之前的发现大相径庭!
一般来说,水深越深,温度就会越低,但在死水湾却一反常态。另外,当地渔民代代相传,反复验证,死水湾确实捕不到鱼,那么湾底为什么会冒出这么多鱼呢?
原来,这和当地渔民的捕捞方式有关。前面已经提到,漓江大部分河段只有2~3m深,因此渔民多采用手抛网、流刺网等方式捕鱼。而死水湾水况特殊,最深处超过20m,普通的网具根本无法触底,即便是鸬鹚上场也不奏效。
经潜水员介绍,0~15m的水层内完全看不到鱼虾,15m以下水温开始升高,大量鱼群开始聚集,种类很多。潜到湾底后,明显能感觉到有水流从四周岩石缝隙中涌出,温度较高。按照潜水员的说法,死水湾底部确实存在着地下暗河,源源不断地将温度更高的水体注入到漓江。
事实上,地下暗河是很多地区鱼泉的“操盘手”,重庆巫溪县的“神奇鱼泉”就是一个经典案例。7年,一位李姓老汉在自家后院挖地窖,结果竟然挖出了泉水,还有很多鱼不断涌出。每年汛期是鱼泉出鱼的高产期,单日喷出的鱼多达余斤,一斤叫价元,堪称聚宝盆!仅仅是通过卖鱼,李老汉就赚了不少钱,后来还开起了鱼庄,把泉水鱼做成了产业。
再比如河北涞水县的“鱼谷洞”,在每年谷雨前后会定时喷鱼,产量多达0~斤!“鱼谷洞”喷出的鱼也大有来头,是“中国五大名鱼”之一的多鳞白甲鱼,自古就是鱼中上品,在北京等地已被列为二级保护物种。
多鳞白甲鱼。图/沉默的鱼言
这些鱼泉、鱼洞都和地下暗河有关。而在漓江死水湾,暗河系统则比较特殊,并不是直接往外“喷鱼”,也不是将鱼群吸入地下暗河,而是涌出高温水体,使底层常年保持恒温,并输送大量的饵料资源,为鱼类创造出了宜居环境。
因此,死水湾也是一个隐藏不漏的鱼库,里面的鱼只在底层觅食,很少在水面附近出没,这也给当地渔民造成了死水湾无鱼的假象,这一“骗”就是上百年!
总之,神奇的地下暗河、鱼泉等现象归根结底还是大自然的杰作,尤其是在喀斯特地区,很容易塑造出风格迥异的地下洞穴奇观。在人类难以涉足的隐秘角落,肯定还存在着很多生命现象,等待着人们进一步探索、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