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是一个拥有多个民族的省份,其民族的风情民俗各不相同,共同构成了广西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其中几个民族吧。一、壮族龙胜的壮族为广西北壮,有其鲜明的文化特色。北壮的木楼高大整齐,二楼三楼常常挑出吊柱,加宽房屋的空间。有些连户的房屋,一栋长长的木楼里,几家住户的火塘彼此都不隔开,哪家来了客人,大家共同招待。这一特点在龙脊一带尤其突出。龙脊壮族妇女装束特色鲜明。头系印花头巾,系得有棱有角,身穿开襟圆领上衣,春、夏、秋多为白色,冬天为黑色,内胸系一块蓝色或浅绿色围兜,裤子多为黑色和青色。袖筒和裤筒下腰缀有两道绣花的“栏杆”,宽的一道指代先辈人,窄的一道指代后辈人,象征着壮家老少永不分离,传承不断。过去壮族妇女笑不露齿,下田干活挽衣袖卷裤脚也有分寸,花“栏杆”缀出的部位,就是衣袖和裤脚只能挽到的部位。壮族嘹歌是因为其唱法中每一句都有“嘹—嘹—嘹”作为衬词拖腔而得名。在壮语中,“嘹”含有“唱歌玩乐”的意思,是壮族“好歌”“以歌为乐”的民族文化心理的生动体现。因此,壮族嘹歌之名之名源于壮族“以歌为乐”、好唱“嘹嘹(辽辽)之歌”的习俗,其本意是“男女恋情之歌”。二、瑶族瑶族盘王节源自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歌会。每逢这天,瑶民便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并逐渐发展为盘王节。今天的盘王节已逐步发展为庆祝丰收的联谊会。青年男女则借此机会以歌道情,寻觅佳偶。三、侗族广西三江侗族大歌主要流传于三江县梅林、富禄、洋溪乡沿溶江河一带的侗寨和罗城的侗族村寨。三江大歌通常在节日里由男女歌队坐在鼓楼或围在火塘边进行对唱,以此来讲述人生哲理,传授生产生活知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侗族大歌已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能对侗族地区的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四、毛南族“肥套”是毛南族还愿等活动的总称,盛行于明清之际,初为毛南族借助傩祭祀天地自然万物的仪式,在传承过程中融合毛南族口头文学、山歌、戏剧、舞蹈、音乐、打击乐等艺术元素成为内容丰富的民俗活动。其歌、舞、乐、戏等艺术形式承载着毛南人祈求民族生生不息、冀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它既是毛南族发展的历史见证,又是毛南族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五、仫佬族仫佬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称“伶”和“谨”。依饭节是仫佬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带有强烈的感恩和祝愿色彩。依饭节又称“喜乐愿”、“依饭公爷”,意为“向祖先还愿”。依饭节为仫佬族所独有,是仫佬族信仰习俗长期积淀的结晶。它体现出仫佬族文化之精髓,进而成为仫佬族文化的重要象征。总的来说,广西是一个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省,当然还有很多风景名胜,如桂林山水,北海,阳朔等地,若是想旅游,广西是一个不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