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手术费用多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轮明月伴芙蓉半入澄江半化虹人民资讯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酒渣鼻好的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512/8941331.html

「本文来源:桂林日报」

记者杨湘沙/文清明谷雨/供图
  花桥之美,常令文人骚客技痒,所以,古往今来,有关花桥的诗词甚多,花桥如同诗桥,给今人留下了无数可堪品味的佳句。
  据对花桥典故颇有一番浸淫的网友清明谷雨介绍,花桥的名字,应该就从诗中来。在小东江畔的月牙山龙隐洞洞口曾有宋碑刊方信孺诗三首,其中一首为:
  雨脚初收鱼尾霞,满溪流水半溪花。
  寻源曾识武陵洞,泛宅如浮苕水家。
  但得嵌空元有路,何如峭绝不客车。
  道人辛苦经云水,成塔从来是劫沙。
  嘉定六年(年),方信孺任广西提点刑狱和转运判官,在桂六年为政清廉,桂林诸山留有方信孺题写的诗文石刻25件,是桂林石刻作品最多的历史名人。方信孺的这首诗写于南宋嘉定九年(年),那时还没有花桥,但诗刻中的“满溪流水半溪花”正是花桥所在的小东江的风景写照。
  明代《桂林郡志》记载:“嘉熙桥,在水东,俗呼花桥,洪武二十四年秋为雷雨所坏。”这说明在明洪武之前,民间已将嘉熙桥称为花桥。清代有《宋安邦重修嘉熙桥记》,称“明景泰七年(年),郡守何公讳永全始创木梁於上,名曰花桥”。这是取方信儒所题“雨脚初收鱼尾霞,满溪流水半溪花”之诗意,正式将宋代嘉熙桥改称花桥。
  桂林有新旧二十四景,四字组词,脍炙人口,久负盛名,花桥秀美如斯,自然在列。花桥之景旧称“花桥烟雨”:春夏之交,小东江雨雾缥缈,柳烟迷离隐花桥,如同人间仙境。又称“花桥虹影”,花桥有四孔倒映江流,通圆如四轮满月,堪称山水奇观。无论是“花桥烟雨”还是“花桥虹影”,无不充满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清嘉庆版《临桂县志》刊有“清李绂劝农过花桥诗”四首,诵之令人如临其境:(一)
  一雨东郊野色遥,劝农小队度花桥。
  水田稻叶深如许,耘女连畦绿过腰。(二)
  霓旌小住戒无哗,爱看村庄近水涯。
  惟有春归农事急,花桥才剩两三花。(三)
  桑麻鸡犬故园情,饷妇耕夫作队行。
  莫把宦情比农事,夕阳如雾小桥明。(四)
  江城宛宛倚晴江,水色山光杳霭中。
  记取劝农归路好,花桥西去小桥东。
  李绂乃清代著名政治家、诗文家,雍正朝曾历任吏兵二部侍郎、广西巡抚、直隶总督等职。李绂的花桥诗截取了雨后东郊农人过往的画面,深得清明谷雨赞叹:晴江、花桥、山光、水田、耘女、耕夫、饷妇、鸡犬、桑麻、夕阳、杳霭、归路、村庄……花桥郊野的农事,记实而抒情,活脱脱一幅花桥版的《清明上河图》。
  清光绪版《临桂县志》载有“邑闺秀朱镇花桥诗”一首:
  石桥东郭外,进市转清幽。
  树影分樵路,山光压酒楼。
  几村临岸见,一水抱城流。
  花事今消歇,春波泛白鸥。
  这首花桥诗细腻地描写了花桥及周边景观:山环水抱的小城,清幽宁静的乡村,仿佛桃源之境。该诗作者是桂林才女朱镇,也就是晚清四大词人之一况周颐的祖母。
  民国三十二年三月,岭南画派三杰之一的陈树人曾游桂林,在花桥写生并题细雨花桥诗一首,也堪称佳品:
  幽探不计路程远,在望双峰紫翠消。
  诗兴今朝能几许,濛濛细雨渡花桥。
  让清明谷雨同样印象深刻的还有抗战前期寓居桂林的年轻女子亢少卿所作的《花桥晚眺》:
  默默青山似有情,一泓春水漾波清。
  花桥烟雨漓江晚,夜色微茫画不成。
  清明谷雨介绍说,亢少卿是湖北襄阳人,毕业于武昌女师,善诗文。桂林抗战文化城时期曾在桂林任教。
  此外,一幅悬挂在花桥长廊立柱上的诗联也颇得清明谷雨喜爱,那是桂林书法艺术家伍纯道先生题写的一幅花桥诗联:“石号芙蓉春不老,水生明月影长圆”。清明谷雨认为,无论是诗句还是书法,都给人一种恬淡平和的美感。诗句对仗工整,写景自然合谐,书法端庄浑厚,且字间意趣盎然。
  到得如今,能赋诗填词的人少了,不过,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花桥闲章》,还是让清明谷雨赞叹不已。该文的作者网名沙地黑米,有随笔《品味桂林》、译著《达·芬奇笔记》等作品。《花桥闲章》中,沙地黑米一开篇就这样写到:“花桥是桂林城边的一方闲章,不经意地钤在那里,没它不少,有了它,桂林这幅画就平添了别样的风流格调……”
  沙地黑米的这篇散文里,还提到了桂林人白先勇,提到了白先勇的《花桥荣记》。在白先勇的这部小说里,主人公就有关于花桥的旁述:
  “果然是我们花桥,桥底下是漓江,桥头那两根石头龙柱还在那里,柱子旁边站着两个后生,一男一女,男孩子是卢先生,女孩子一定是那位罗家姑娘了。卢先生还穿着一身学生装,清清秀秀,干干净净的,戴着一顶学生鸭嘴帽。我再一看那位罗家姑娘,就不由得暗暗喝起彩来。果然是我们桂林小姐!……”
  沙地黑米的叙述极妙,于花桥景致不落一字,景却已在人心中。而白先勇的文字更是传神,同样不落一字于花桥景致,却令人对花桥、还有花桥边上的人儿,心向神往,念念不忘。
  图①:网友清明谷雨拍摄的花桥烟雨。
  图②:桂林山水画研究会会长叶侣梅笔下的花桥。(翻拍照片)
  图③:清光绪版《临桂县志》载有“邑闺秀朱镇花桥诗”一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