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巧妙的逆向思维:银行家与投资家的交响
摘要: 当丁伟说出“经营好风险”这个词时,我忽然真切感受到银行家与投资家在语言尽头的共鸣——就像多年前在天坛公园的回音壁耳边所飘荡的回声。在上周由理财周报主办的2010中国零售银行峰会上,我与他有一场对话。 我:我的理解,你所说的经营风险,并不是指把风险最小化,而是维持一个合适的风险水平。
当丁伟说出“经营好风险”这个词时,我忽然真切感受到银行家与投资家在语言尽头的共鸣——就像多年前在天坛公园的回音壁耳边所飘荡的回声。
丁伟先生是招商银行副行长,国内杰出的银行家之一。在上周由理财周报主办的2010中国零售银行峰会上,我与他有一场对话。
摘录一小段如下:
我:我们都知道招行的信用卡业务一直在同业领先,请丁行长用一句话形容招行在这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丁伟:我们经营信用卡风险。不是简单多发卡,多少消费,我们更关注的是经营信用卡的风险。
我:我的理解,你所说的经营风险,并不是指把风险最小化,而是维持一个合适的风险水平。
丁伟:对。风险最小收益就会最小,怎么把握度最关键。
......
丁伟的话看似简单,但背后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收益和风险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大部分人看到的是收益那一面,所以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经营好收益,很少有人想到去经营风险。但不要忘了,硬币的两面一定是相对应的——只要经营好风险,你的收益就一定不会差。就像播下了种子,春天来了总会发芽。
这种思维方式有点像是查理·芒格招牌式的逆向思维——仅仅是一个角度的变化,你就能看到更多。
让我们用简化的模型来看银行的贷款业务:因为贷款利率是基本固定的,所以贷款总盘子的总收益是基本固定的。总收益固定,那么承担的风险越小,净收益就越高。
所以银行的商业模式,关注重点就在于风险的度量。而在股票市场则相反,由于收益(价格波动)是充满想象空间的,所以大部分人放在首位的是,如何经营好收益。
经营风险与经营收益——这就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思维方式。前者来自于银行商业模式的天然属性,而后者来自于大起大落的股票市场中的人性。
很难说哪种更好。但我的确知道,国内有一批投资圈的精英来自于银行,他们都做得不错。比如混沌投资总经理王歆,比如明达投资总经理何晓,以及投资总监郭达伟等。
银行的从业经历与投资生涯有何交响,我曾与他们有过交流。大致得出了三点结论。
其一,银行的业务起伏与经济周期紧密相关,所以对宏观趋势的敏感度很高。
其二,银行对一个企业的贷方调研,往往比通常的买方调研更加深入和细致。甚至会到看税单、看水电单的程度。
其三,如上所述,“经营好风险”的思维方式。
写到这里,我忍不住看了一眼最新的国内阳光私募净值排名,王歆执掌的混沌2号悄悄地来到了第三位,今年收益率是52.9%。
正如我在两个月前的专栏里写过的,王歆最喜欢“不动脑筋就能买的股票”。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看来正在散发芳香,如寂静深巷中的一坛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