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位于人体的右腹部位置,与肝脏间通过紧密的管道相连。
从生理结构来看,胆囊能够为食物消化提供胆汁,辅助脂质进行利用与吸收;
同时还能够分泌一定的粘液成分,以免胆道被浓缩胆汁溶解。
胆囊个头不大,生理作用也较为单一,可若是您因此忽略了它的存在,可要当心罹患胆结石,痛得“死去活来”。
胆结石是现代人常见的病症之一,并且对人体的影响较为持久。
在患病期间,病人可能持续性出现腹痛、发热、黄疸症状,并且每次病情发作时,其剧烈的疼痛感都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小影响。
据分析,胆结石的产生多和4种生活习惯有关,若您也有,请尽早予以纠正。
1.过度喜好甜食
人类对糖分的喜好往往是刻在骨子里的,特别是自控能力不强的年轻人,仗着自己消化能力旺盛,经常过多地摄取碳水,这无疑是在给身体健康“埋雷”。
过多的糖分摄取会加重自身消化系统的吸收利用负担,如果糖分无法及时转变为糖原在体内储存的话,就会以游离态形式在血液与脏器中沉积。
当胆囊中的糖分增加后,原本的胆汁成分就会发生变化,胆固醇、胆汁酸等物质的配比出现紊乱,继而形成一些难溶性的沉淀;当这种沉淀不断积累后,就会转化为胆结石。
2.经常不吃早餐
从临床统计来看,有6成胆结石患者平时不爱吃早餐,还有不少人总是晚睡晚起,没有吃早餐的机会。
请注意,经过一夜的休眠之后,胆囊中的胆汁储备已经接近峰值,如果此时肠胃得不到食物刺激,这些过多的胆汁就得进一步进行浓缩,并因此产生一些颗粒物质,形成结石。
而且,不吃早餐也会影响肠胃的正常蠕动,使得便秘、消化不良的可能性大幅增加,还请尽早改正。
3.水分补充不足
胆囊虽然是胆汁的分泌腺,但生成胆汁的却是肝脏。来自肝区的消化液在进入胆囊后,会储存一段时间,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浓缩,继而排放到消化道中辅助食物处理。
若是在此阶段胆囊水分摄取不足,则胆汁的浓缩程度可能会超过预期,并且析出胆固醇、胆酸汁结晶,继而诱发胆结石症状。
因此,保障每日充分饮水也能够延缓胆结石的形成,同时也能让自身保持积极的新陈代谢效率。
4.情绪状态不佳
精神状况对胆结石的形成同样有不小的影响,从中医角度来看,情绪低沉、思想消极的朋友,往往会有肝气郁结情况产生,在此状态下,肝脏功能受到抑制,分泌的胆汁浓度也会出现变化,这些“异常”胆汁在进入胆囊后,更容易发生结晶化,析出难溶性物质,诱发结石病症,还请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