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分会场展示的海百合化石。 杨陈 摄
中新网桂林7月16日电(杨陈陈沿佑)第九届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16日在广西桂林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专家、科普专家与数百名化石爱好者围绕“化石——换个角度看山水”这一主题,将山水与地学相结合,从生命演化的角度,在欣赏山水的同时,借助“化石”解读生命演化的传奇故事。
化石即地壳中包存的属于古地质年代的动物或植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是远古生命的真实记录。它既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生命起源和演化进程,也同时可以知往鉴今,帮助人类预测并应对未来会面临的环境危机。
图为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现场。 杨陈摄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地质系教授舒德干当天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化石的保存需要特殊的环境,中国保存的化石品类极为丰富,是古生物化石大国,有寒武纪早期的云南澄江动物化石群等。相关专家学者也正在加紧研究解密化石背后的进化故事和科学内容。
舒德干介绍,近年来,民众对化石的认识逐渐加深,很多中学生、小学生借助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的平台,也积极投入到化石的保护当中,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目前中国已对化石保护进行立法。我们希望大家通过认识化石的科学意义,启迪人类要保护好大自然。”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书记张建成对此表示认同。他说,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成立于年5月,经过7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从事古生物学(主要是古无脊椎动物学和古植物学)、以及地层学研究的专业机构。近年来,该所积极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搭建科学家与爱好者、科研与科普充分结合的交流平台,旨在更好地结合科研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化石爱好者的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地质古生物科学传播,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化石爱好者大会就是研究所科普工作的重要实践之一。
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是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主办,依托化石网开展的全国性的化石爱好者交流科普活动。自年举办第一届大会以来,已经先后在北京、南京、常州、和政、长沙、郴州等地成功举办了八届。
图为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分会场展示的化石。 杨陈摄
在当天的大会上,不仅邀请了中国地质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袁道先院士、西北大学舒德干院士、兰州大学教授孙柏年、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欧阳辉等院士、专家分别作题为《桂林山水甲天下》、《弘扬化石新文化》、《化石爱好与古生物教育》、《化石爱好与博物馆科普》报告分享,还对60余件精心挑选的“天目地学杯”第二届“我身边的化石”科普创作大赛获奖作品进行了颁奖。
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地质系教授舒德干在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上作报告。 主办方供图
据悉,本次大会还安排了赴桂林南边村开展野外考察环节,该村泥盆—石炭系界线剖面生物化石十分丰富,是国际上公认的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唯一能够反映先槽形及毛槽形管刺演化谱系的剖面,将为化石爱好者们提供不可多得的实践机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