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语文教学将课内延伸到课外,以扩大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因此,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而且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下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课外拓展的特点与实施策略做一些浅要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拓展实施策略
语文学科有着广阔的想象和阐发空间,学生在课堂学习知识后激发出来的疑点和兴奋点往往会拓展至课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使知识向课外拓展,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来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吕叔湘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实践证明确实如此。因此,教师除了做好课堂教学外,还要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使课外拓展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载体。
一、小学语文课外拓展实施特点
1、以趣味性为动力
小学语文课外拓展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好奇、追求趣味性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避免课堂教学中学生勉强听讲,而课外时间缺乏拓展语文知识的热情,只有这样不断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建构起一种自发的语文思维观念,才能使学生以趣味性为学语文的动力,实现课外拓展潜移默化的用语文的乐趣引起学生情感体验,促使学生课外乐于学习语文。
2以实践性为目的
语文学科具有明显的工具性,是交流沟通的基础,那么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不仅要掌握课本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文知识的熏陶下实现文化素养的提高。因此,语文课外拓展的目的是要通过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课外拓展变成一种学习方式,使小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二、小学语文课外拓展实施的策略探索
小学语文课外拓展的具体策略不是单一、模式化的,而是丰富多样,随着语文教学的深入而不断变化的,这样才能适应小学生的接受特点和具体要求,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的几点课外拓展实施的策略思考。
1、拓展应融入到自然和社会之中
小学语文课外拓展要鼓励学生亲自实践,这样学生才能逐渐的根据自身观察,构建语文学习的课外大课堂。语文教学除了课堂,还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天地,那就是课外拓展所依赖的大自然和社会,学生不去接触多姿多彩的外部世界,就无法获取真实的情感体验与思想轨迹,当然也不会活用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运用的能力,课外拓展就是要破除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性不足的弊端,从而将语文“课堂”置于课外的自然、生活之中。
大自然是小学生喜欢和信赖的对象,将学生融入进大自然的怀抱,把四季的变换、风霜雨雪、鸟兽草木都作为观察对象,必定会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课外拓展学习方面取得有益的收获。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与对大自然相关的课文,如:《观潮》、《草原》、《火烧云》、《鸟的天堂》等,课堂语文教学的内容与自然紧密相连,那么培养学生体验大自然的语文素养不但要结合课堂教学,更应该适时的在教师或是各自家长的带领下,让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增强学生自身的感受与领悟能力。社会生活同样丰富多彩,在生活中处处都能够体会到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多与社会接触,增进联系。在课余时间里,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方式来了解社会,思考人生,课外拓展可以在有教育意义的地方进行,例如烈士陵园、文物古迹等,让学生通过旅游观光、参观访问来亲身感受,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2、课外作业应突出个性与延伸性
语文的教学应该注重因材施教,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教师应设计一些个性化的作业,这样避免了学生因不感兴趣或是难于完成而放弃课外学习情况的出现,从而使不同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需求得到满足。例如:课堂进行《桂林山水》一课教学之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意见,提供四项作业选做题:写一份针对桂林环保管理的建议书;设计一个宣传桂林的广告;为桂林画一幅画,唱一支歌;为桂林写一首诗。学生课外依据自身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有利于学生展现个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作业是一种用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主要手段,着重于对知识点的练习,所以说作业更是课内向课外的一种延伸,要通过作业拓展眼界,训练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一般的延伸型作业有续编故事或改写故事等形式,复杂一些的,如在课堂学习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时间挖掘更多的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可以自愿组成课外活动小组并进行交流。如:课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之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搜索与这一故事有关的内容,并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课外学习小组来进行“借箭与智慧”主题的交流活动。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知识面会明显拓宽,思维力显著提高,使学生成为真正会学、会用语文的人。
总之,小学语文课外拓展是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有益探索,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发挥的潜力巨大,无论是对于改善教师教学水平,还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理应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