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欢欢旅游记
桂林在广西东北部,位于桂江上游湘桂铁路通过市西,漓江纵贯市东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桂林一带,奇峰突起,怪石峥嵘江流弯转,碧澄见底;岩洞幽深,神奇瑰丽,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名胜区,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在北起兴安,南至阳朔近二百多公里的广大地面上,由于石灰岩地层深厚,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经流水溶化,风雨剥蚀和地壳变动,形成了奇特秀丽的峰林。这里的山都是平地突起,巍然耸立,挺拔秀丽,形态万千。而且山多岩洞,洞内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组成各种景物,玲珑剔透,琳琅满目,成为人间的“神仙洞府”。秀丽的漓江在峰丛中蜿蜒穿行,水色清澈,游鱼可数,如玉带缠绕于碧峰之间。这一带是“无山不洞,无洞不奇”。青峰与奇岩竞秀,碧水与幽洞争妍。可概括为“山青、水秀、石美、洞奇”。唐代文学家韩愈形容这里是“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桂林市区及近郊的主要风景名胜有:独秀峰、叠彩山、伏波山、象鼻山、七星岩、芦笛岩,以及花桥、普陀山、月牙山、龙隐洞、桂海碑林、南溪山等。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的明代靖江王城里,孤峰独立,巍峨挺秀,有“南天一柱”之称。在朝晖与晚霞照射中,金光闪耀,如披上紫袍金带,故又名紫金山。南朝诗人颜延之诗说它:“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清代诗人袁枚写诗赞美它“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形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从山西麓蜿蜓曲折的磴道上山,经允升门、小谢亭遗址,可直上南天门,需攀登三百零六级石阶。伫立山巅,纵目远眺,桂林全城景色可一目了然。独秀峰北麓有独秀泉,就泉凿池,形如月牙,名月牙池。山上还有唐以来的许多石刻,均为石刻艺术的珍品。独秀峰所在的王城,是明代靖江王朱守谦的府第,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年),周长一公里半,现基本保存完好。
伏波山在市区东北面,孤峰挺秀,半枕陆地,半插滴江;遏阻江流,形成深潭,素有伏波胜境之称。山南麓有园圃,植丛竹、棕榈和花卉,清幽别致。山南侧宋代建有所思亭、正夏堂进德堂和八卦堂等,都已倾圯。解放后重修,并新建临江阁、回廊、茶室和山门院墙等。登临江阁观景,视野开阔,可纵览如画江山。从西麓登山,到观景台观看老人山,可见一披风帽老人,翘首南望,须眉毕现,神态如生。伏波山麓的还珠洞,东临滴江,豁敞开朗,洞中尚有支洞。洞内有摩崖石像二百余,为唐代所造。另外,山上还存有清代定粤寺遗物两件,一是五千多斤的铁铸大钟,一是可煮成担米的千人大钢。
象鼻山在市区南部,漓江西岸。整座山峰就像一只不巨象伫立江边伸长鼻子吸水,形象逼真。山上的象眼岩,洞口扁长,左右对称,象大象的眼睛。山下象鼻和象身之间的大洞为水月洞,江水大时,可过小艇;月明之夜,看洞中倒影,如皎月浮江。古人有诗形容此景说:“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象鼻山顶有普贤塔,建于唐代,为三层实心砖塔,底中层为八方形,上为圆鼓形,中嵌普贤菩萨像。远看普贤塔,象宝瓶,似利剑,故又名宝瓶塔和剑柄塔。山下水月洞和临江崖壁,有历代石刻多处。
叠彩山在市区北部,因过去山上多桂树,也称桂山;又因山上有特异风洞,还叫风洞山。叠彩山是市内风景荟萃之地,包括于越山、四望山、明月峰和仙鹤峰。明月峰海拔二百二十米,是市区较高的山峰。山色秀丽,山石横断,如层层锦缎相叠而成,故名叠彩山。此山为唐代桂州刺史、诗人元晦开拓,山麓原建有圣寿寺、流杯亭;山上建有筑越亭、齐云事等,现已无存。解放后新建于越阁、叠彩楼、望江亭等,并栽植挂树。如今林荫翠绿,每当秋季,桂花开放,满山飘香。从叠彩亭上行到叠彩门,迎面有成仁碑,门右有仰止堂,都是为了纪念明末抗清大臣瞿式耜和张同散而建造的。过此前行,即到风洞。风洞形似葫芦,南北对称,中间狭如拱门,仅能过人,前后则敞如大厅,四季均有清风穿洞而过,是叠彩山最奇特之处。洞北口有迎风楼,建于明代,原名叠彩楼。
此楼四面开敞,绿荫覆盖,登楼四望,可饱览山水胜景。顶峰拿云亭,更是观景的好去处。所以,古人赞美这里是“江山会景处”。山上石刻很多,著名的有《叠彩山记》、《四望山记》等,还有唐宋摩量造像十九龛,大小共八十余尊,艺术价值很高从市区向东,在漓江东岸由七星岩、普陀山、月牙山、龙隐洞、龙隐岩(桂海碑林)等组成的七星公园,是桂林著名的风景区。回内七峰并峙,如北斗七星,故名七星山。北四峰名普陀山,南三峰称月牙山。公园入口处的花桥横跨小东江上,建筑精巧玲珑,创建于宋代,原为五孔,名嘉熙桥。明朝改建时,又增加七孔旱桥,并改名花桥,是桂林市古建筑之一。春夏之间,百花盛开,映衬桥身,色彩缤纷,如同锦绣。
普陀山位于公园中心。山西麓有源风洞,是夏日消暑好去处。前行到普陀门有护碑亭,内有唐、宋、明石刻。登山到普陀石林,可见嶙峋石骨,峥嵘百态。再登傍山普陀楼,可远眺桂林城。普陀楼后有观音洞,右下有泉眼;泉水如镜,称为永泉。泉前为普陀岩,状如拱篷,雨天,山水沿崖壁而下,封住岩口,形成“水帘洞”。从普陀岩右行,有玄武阁、玄武洞和白鹤洞。天矶峰上有摘星亭等。七星岩又名栖霞洞、碧虚岩,在普陀山西侧山腰,原是一段地下河。洞内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高出中层八到十二米。下层是现代地下河,距中层洞底十到十五米,常年有水。供人游览的中层,发育和保存最完整,如一条地下画廊,长八百一十四米,最宽处四十三米,最高处二十七米,常年恒温,冬暖夏凉洞内遍布钟乳石,神奇瑰丽,琳琅满目,状物拟人,莫不维妙维肖。主要景点有悬石鯉鱼、白玉长廊、仙人晒网、大象卷鼻、狮子戏球等。
解放后,七星岩全面整修,铺设了道路,装置了灯光,并在洞口建筑了碧虚、栖霞两亭,古洞换新颜,更增添了游人的兴致。月牙山瑶光峰山脚的龙隐岩,是个高敞的石洞。洞内石刻很多,其中一半以上为宋代石刻。宋“元祐党籍碑”是全国仅存最完整的一块,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以上就是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分享,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议,也可以一起分享评论哦!